展览内容
风流潇湘 | 李占卿作品艺术家照片

李占卿艺术简历


李占卿,1961年11月出生于岳阳,祖籍河北,1978年至1982年在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油画班)就读。1982年至1984年在岳阳师范学校任教,1984年至1987年在岳阳市群众艺术馆任美术专干,1987年至2006年在岳阳市文联任杂志美术编辑,2002年至2006年任岳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2006年至今在湖南理工学院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油画学会副主席、湖南省油画风景研究会副会长、岳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


主要参展作品:

《午后的门球赛》入选 “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长廊》获 “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术馆)

《长廊》1996年入选“现代中国美术展”在日本巡回展出

《红土坡上的绿色之一》入选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中国美术馆)

《红土坡上的绿色之二》入选 “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朵朵葵花向太阳》入选“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碎片NO.2》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作品展精选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碎片NO.3》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广东美术馆)

《红土坡上的绿色之五》入选“‘艺术湖南’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红土地系列》、《碎片系列》作品共六幅参加2011“艺术湖南”湖南工笔画、油画精品展(中国美术馆)




红土坡系列


《红土坡上的绿色——门球赛》90X70cm   布面油画  1990年


《红土坡上的绿色——植树》180cm×150cm 布面油画   1996年


《红土坡上的绿色——下军棋》190cm×170cm  布面油画  1997年


《朵朵葵花向太阳》170x190cm   布面油画   2001年


《红土坡上的绿色——垂钓》190cm×170cm 布面油画  2002年


《红土坡上的绿色——放风筝》180cm×1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曾经向着太阳

莫鸿勋/文


把皇帝佬子当太阳,说它光芒万丈普照大地,是当朝才有的词汇。从前只听说天子上朝,龙袍加身。所以写李占卿先生笔下的创作,由不得就生出这个题目,因为他画中一大串老头爷们,全是唱“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才活到今天。

这是一个身份明确的族群。他们扛过抢打过猎,赶跑过日本鬼子,也把内战打得火热朝天。革命成功了,身子骨也开始发软了。于是在红色江山一遍红的土地上,依然留恋绿军装。他们在大院里生活,劳动,嘻戏,既而终老。曾经浴血疆场的一个个生命,像拋物线一样往下堕行。我想这个自然落体的生命过程,是李占卿先生从事这一系列创作的理由。他说:“老军人的职业身份背后,其实是“人”的存在状态,也许他们只想摆脱意识形态上的意义,但总有一道无形的墙圈住了束缚了这些“人”的行动。”从这一出发点看来,李占卿先生定调了作品的主旨,即是对过去“战争元素和年代印迹仍然关在这个大院里的荒诞意味”进行阐释。悲剧性的氛围自然也在其中。在这个系列作品的语言建构中,李占卿先生将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法发挥得恰到好处,与民间美术大红大绿的特征并置,制造出了纯粹的中国风。红是热血,绿是希望。红是坚硬,绿是生气。由此,作品的内涵所指本应是苍凉而虚无的,但经过作者充分运用补色对比,人物造型稚拙,再施以饱满构图等绘画元素后,使衰老这一永恆主题,不是向终结而去,而是向舒展走来。体现出生命在延伸的积极意义。

李占卿先生从事油画创作时来已久,他的上下文关系脉络清晰,其艺术品相的定力及护盘的决心恆久不衰。从他的军人系列到青花瓷系列乃至到油画风景小品,一直有一根坚定的油绳串联起来。这根油绳柔韧而有弹性,它既可以不分人物身份四处探囊取物,或红军或舞剑者或太极人。也可以茌艺术语言上拆借传统也用西式过的笔意。或散点透视或形象笨拙或将世间俗物化繁为简。油画民族化曾经喧嚣一时,那时候谁沒有洗礼过?由此他的作品,被这一主流动机导向出一个特点,就是二维平面三维立体再加民间图案的介入,让他在创作中能有效掌控主题与画面形式的多样性对接。就说他的青花瓷作品,意在器形审美,意在图案审美。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却依附在物理属性上,它们即是文物但又极易破碎。就他的这个系列看来,图式无非与破碎紧扣。破碎又是对一切正常事物的颠覆,譬如结婚再离婚是破碎,亲人亡故了是破碎,反清复明也是破碎。破碎感作为情绪,几乎铺就了现实存在的每一个领域。所以,我一读他的青花瓷破碎,就想起历史的段落想起当代的喧嚣,如同伟大的口号最终是伟大破碎,正确的国策最终是正确破碎一样。李占卿先生的作品,不管他本人意向如何,但作品本身总会牵扯出多种解读。艺术作品正是通过不同解读启迪思路,抑或说意境的再造,达到直指什么或者暗喻什么的效果。这终归是艺术价值的重要部分。

近来,我读了他一批如男神女鬼般的作品,既类似于民间闹元宵的喜庆符号,又像家族办祭祀仪式所扎的纸马,还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粉墨登场。这是一个灵魂舞动的演台,它流变而不固定,形象是拆散的,可是一切又是有序的。不过这种有序体现在空间的虚无,什么都像气一样的飘忽,让人想得到但是又摸不着。它似乎要诉说鬼巫神妖的异类确实存在,并朝我们精神萎靡的习性扫过来一股阴风,我甚至听得到锣鼓丁子的铿铿锵锵,听得到炮仗齐鸣是天上的呼应。这种不可知的力量,使我们读的书本显出苍白,好像内容也被打回虚脱的原形。看这些画面,幽灵和旗旌正举,雕梁与旧栋橫行,加上戏剧化的浓墨重彩,加上魔幻般的鬼影撞撞,无疑给作品释义带来多种可能性,无非想搅动一下人们的视觉新鲜。因为现实太索然寡味了,太没有神的崇拜了。这就好像一个巫师很久没唱咏叹调“依哟喂呀叽吧嘿”一样,巴望着浓重的哭腔复又重来。

我不是搞美术评论的,谈李占卿先生的艺术作品,肯定存在一孔之见。好在认识他几十年了,对他这个人较为熟悉。十七年前,我调到湘北谋生,更接近李占卿先生了,并经常混在一块嗨天嗨地。在这个行业里头,他是本地的头儿,至今还稳妥地调兵遣将,如他画老将军打门球一样,一打一个准。若有国展省展市展任务,他也不急躁,有钱多做,无钱少做,不像某些地市霸王硬上弓,结果搞得画家灰头土脸。他向来以太极拳方式,搓揉捏瘪的就把该办的事情弄妥了。圈内人喜欢狂狷乐于压抑,总要借猜拳行令聚众酗酒熬夜小赌一把,就此放松放松,这时候,他会老爷般的杀到,迷缝着眼睛喊来来来,干了这杯干那杯。那气势,岂是他平日温文尔雅模样。酒真的是个好东西,它教人丢下面具,直往外掏心窉子,时政评议,也敢直抒胸臆。我们当然不谈寡妇长的是非短的,我们当然要谈生存况味,要谈端的饭碗里头菜的质量,还谈地沟油与中南海的连线。由此引申出来的议题,也自然成为我们身心需要的杂稂。或许,这些海阔天空对社会一点卵用也冇得,但酒性来了,郁闷发散了,这就够了。这是不是李占卿先生嗜好这口酒的缘由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一个人面对一个虚妄现实,面对想做事又做不了的时侯,窝囊废的感觉会油然而起。此等情态,他妈的也只有酒,才能排解不知是什么地方砸过来的晦气。因此在活着中,逼得人一定要学会修行,炼丹,学会沉默,忍让。李占卿先生在这些方面属于高段位,为人处事老练,该柔韧的时侯柔韧,该通达的时候通达,磨盘是转得那么匀称。总说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其实李老师就在我身边,可我学不会又学不来,蠢得要死。

闲话少啰嗦,李老师也不喜欢啰嗦。就此约个时间,还是喝咱们的酒去!

                                老莫2016年10月19日于木鱼湖




屯堡地戏系列


《屯堡地戏系列之一》  40cm×40cm   2016年  木板上油彩


《屯堡地戏系列之二》  40cm×40cm   2016年 木板上油彩


《屯堡地戏系列之三》  40cm×40cm   2016年  木板上油彩


《屯堡地戏系列之四》  40cm×40cm   2016年  木板上油彩


《屯堡地戏系列之五》  40cm×40cm   2016年   木板上油彩


《屯堡地戏系列之六》  40cm×40cm   2016年   木板上油彩


《屯堡地戏系列之七》  40cm×40cm   2016年   木板上油彩


《屯堡地戏系列之八》  40cm×40cm   2016年   木板上油彩


《屯堡地戏系列之九》  40cm×40cm   2016年 木板上油彩


《屯堡地戏系列之十》  40cm×40cm   2016年  木板上油彩


《屯堡地戏系列之十一》  40cm×40cm   2016年  木板上油彩  




语境与格调

—读老师写生作品之随笔

                          顾振雷/文


      公众视野对于传统文化忽视的同时,绘画艺术家却用独特的视角撷取其美,继而以绘画语境将它转载与传承。一种融汇传统的绘画语言,总是在矛盾、复杂的环境下迸发衍生的。这不仅需要勇于探索新法,更要具备特有的艺术家情结、传统文化感悟和敏感洞察力。这种不沉迷于熟知的技法、固有的审美态度,并具备对自我否定批评的勇气,正是一名艺术家必须具备熟知社会、感知文化、预示发展的非凡气质。 

       恩师李占卿教授正是具有这一气质的艺术家。从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的作品《长廊》,到全国十届美展入选的作品《碎片》系列和《红土地》系列,可以看到占卿老师不会被技法和效果固化思维,而是把思想、文化、生活和技术语言完整的统一起来,他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形体、色彩和光影,而是多年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艺术素养所累积形成的强大艺术力量。将这种力量透入到每一幅作品,以此来唤醒、感动“观众”直面传统文化的视觉再生盛宴,使得他的作品在当代油画中呈现出特有的品格。

      占卿老师也是一位具备开创性理念的艺术家,他不断的自我完善,追求自我发现,让表达生命的图式语言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间产生亮点,使之成为超越自己的新坐标。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敢于在青睐于传统的同时打破常规,更有勇气去探索新的“传统”与秩序。

       在写生大潮浩浩荡荡的今天,老师所坚持的“重思考”,也成就了他绘画语言的独特魅力。而这种坚持不是简简单单的对景写生,也不是对景写意刻意追求画面效果。老师笔下倾注着源自他自身审美修养、文化底蕴和对艺术执着的浓郁人文情怀。这种情怀也来自他对传统文明和自然文化遗产的感悟。从太行山到瑶里,从徽州到屯堡,每个地方都有他独特的感悟,不同时间去,他都能找到不同的兴趣点。《地戏》系列是老师今年秋季在贵州屯堡写生画的一批作品。安顺地戏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其显著特点是演出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其舞主要表现征战格斗的打杀,雄浑粗犷,古朴刚健,被学术界称之为“活化石”。              

        在安顺的田间地头、深巷庭院随处可见自编自演、世代相传的地戏表演成为当地人驱邪禳灾,祈求平安的信仰仪式。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在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下也开始发生变化。地戏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保护和传承地戏刻不容缓。老师笔下的这部“活化石”,画面极富色彩的张力,色块成为他的表达语汇,在构成下形成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民族性”符号,从而使作品凝重而富有感染力。他也想通过作品来让人们意识到,保护和继承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付出艰辛困苦,每个人都投入一些关注或付出行动,对整个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具有现实意义的。 在老师很多油画作品中,都体现出这一“民族性”符号,这种“民族性”也是通往他油画艺术品格的桥梁。艺术本来就是源自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品格即是一位艺术家生存的生命。

        学生谫陋,尚不能完全认识老师艺术的全体大用,其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还有待读者观众详察细究。




《风流潇湘》内页




注:画册中艺术家照片为李柏林摄影工作室提供



岳阳市美术馆公众平台温馨提示:由湖南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风流潇湘》岳阳书画家画册的艺术家,个人作品将在岳阳市美术馆公众平台逐步单个推送,敬请关注!





岳阳市美术馆地址






岳阳市美术馆现在地址(岳阳市文化艺术会展中心三楼)途径公交车有:8路、24路、41路、49路、50路


岳阳市美术馆常年免费开放,邀您共赴艺术之约!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逢周一闭馆。


现在地址:岳阳大道岳阳市文化艺术会展中心三楼

在建新馆地址:南湖景区螺蛳岛




监制:戴剑

审稿:王伟

校稿:王峰

编辑:王峰  万琴



01-3.jpeg


若无特殊说明,本站内容均为岳阳市美术馆,岳阳美术馆原创整理,未经授权严禁采集转载或做二次修改,违者必究。

本文地址:http://www.yysmsg.com/artist/36.html,转载请保留本链接。

上一位:万琴

下一位:风流潇湘 | 戴剑2017年新作